高血压防治再谱新篇,新长征路上再立新功
     来源:综合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8-04-03 浏览次数:23次

       

        历时3个多月的精心筹备,经过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全体委员的共同努力,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年会及第二届两江高血压高峰论坛在重庆雅诗特酒店胜利召开了。


         331830分,庄严而隆重的大会开幕式正式开始,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佘强教授担任大会主持人,包括专委会全体委员在内的约600名参会代表济济一堂,共议重庆市高血压防治的现状及未来。

         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张亚冰秘书长、重庆市政协副主席张玲教授、重庆医科大学副校长田杰教授、中国高血压联盟主席王继光教授分别代表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及嘉宾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专委会2016年自成立以来的各项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提出了殷切的希望。


  简短而紧凑的大会开幕式之后,大会主题报告依次有序展开。上海瑞金医院王继光教授独到视角解读的《美国高血压指南解读》,让我们从指南撰写的角度了解了高血压目标值分级、控制、药物治疗等相关内容。上海华山医院心血管内科李勇教授所作的《高血压合并危险因素患者的血脂管理》大会主题报告,又对这一类特殊患者的血脂管理提出了新的治疗建议。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刘兴徳教授关于血压及危险因素的风险管控的报告也均各具特色,精彩纷呈。


  短暂的大会休息后,来自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的陈鲁原教授、来自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罗素新教授继续聚焦高血压防治的主题,对高血压控制的目标值、达标控制的手段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来自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的李新立教授分享了《从指南到临床-欧美指南演变见证心衰新型治疗药物的发展》,从指南的制定到临床治疗药物的治疗应用,全面解读了心衰患者治疗管理的新思路。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栾嘉女士分享了临床科研与论文撰写思路。内容丰富,覆盖面广,让听者收获满满。在提高临床治疗水平的同时,又为广大青年医师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打开了新思路。



   3月31日下午的社区论坛,是在3月30日下午已经举行的社区论坛的延续。3月30日下午的社区论坛,台湾学者江晨恩教授以亚洲患者的抗凝治疗首先拉开本次年会的学术大幕,其精彩的演讲深深的吸引了台下听众,300人的会场瞬间爆棚。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青年才俊张新军教授的美国指南解读、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谢良副院长的阵发性高血压的诊治都让大家开阔了视野,获益匪浅。


         而3月31日下午继续进行的社区论坛,继续围绕高血压主题,贴近临床,更接地气。


作为历届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高血压专委会学术年会的保留项目--病例演讲比赛自创办以来,越来越得到广大临床医生的重视。会前的典型病例征集,报名者踊跃,短短的1个月时间,收到来自重庆各医院的典型病例40多个,经过专家认真细致的筛选,选出了8个最具有代表性的病例。参赛选手各具特色,竞争异常激烈,讨论专家语言犀利,点评到位,听众大呼过瘾,收获颇丰!最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张颖、陆军医科大学附属西南医院张倩及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邓松柏选手脱颖而出,分获前三名。


为期两天的大会,参会总人数超过700人,现场名家云集,学术活动形式新颖,现场学术氛围浓厚,是一次高水平的学术盛会。相聚总是短暂的,在互道珍重之际,让我们共同相约来年再相会!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内容或想知道更多,欢迎点击屏幕  右上角按钮【分享到朋友圈】分享内容,或者在订阅  号里搜索“重庆中西医结合学会”并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