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8日至 20日由亚洲心脏学会、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重庆市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重庆市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学会联合主办,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承办的2025年长江心血管病学术会议顺利召开。
会议以“跟踪基础前沿、注重临床实践、提倡学术争鸣”为宗旨,邀请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领衔的150余位专家,开展近200 场主题报告,共同擘画学科发展新蓝图。
开幕式:汇聚各方力量,开启学术盛会
会议开幕式由陆军特色医学中心的曾春雨教授担任主持。
北部战区总医院全军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心血管内科主任韩雅玲教授率先致辞,为我们指明了心血管领域发展的方向。
随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内科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马长生教授的致辞为会议奠定了高远的基调。
重庆市科学技术局蒲骥副局长表达了对心血管学科发展的重视与期待。
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杨勇主任则立足院校优势,表明了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方面为心血管病领域持续输送力量的决心。
出席开幕式的还有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胡新央教授、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宋治远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殷跃辉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罗素新教授等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心血管、肿瘤及代谢领域基础与临床的知名专家等。
主旨论坛:聚焦前沿热点,引领学术方向
韩雅玲教授分享了冠心病抗栓治疗新进展,详细介绍了新型抗栓药物的研发成果和临床应用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张运教授提出冠心病的新定义和新命名,从学术理论层面推动了对冠心病的深入理解和研究。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副院长,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副主任顾东风教授带来心血管疾病基因组研究及转化应用的成果,揭示了基因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为精准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陈义汉教授深入剖析肥厚型心肌病的共性发病机制,为该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提供了重要线索。马长生教授围绕心房颤动治疗的争议与研究展开讨论,分析了当前房颤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美国George Washington大学医学院Pedro A Jose教授带来遗传学与高血压的前沿研究,阐述了神经肽FF 在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拓宽了高血压研究的国际视野。
学术盛宴:聚焦前沿,引领发展
本次会议设置临床疾病研究论坛和基础前沿论坛两大核心板块。临床板块包括代谢性心血管疾病论坛、高血压论坛、心血管病精准论坛、心血管病预防论坛、冠脉介入论坛、降脂抗氧化辩论赛、冠脉腔内影像及生理学论坛、介入论坛、结构心脏病论坛、心衰与重症论坛、房颤综合管理论坛、心律与起搏论坛、临床心电图比赛、心血管护理论坛。基础前沿板块包括心血管发育、心血管重构、慢病研究、前沿技术、转化医学等内容。
会议期间还举办了心律失常病例比赛,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汪浩荣获一等奖,江苏省人民医院重庆医院艾志伟荣获二等奖,重庆市人民医院李小琴荣获三等奖。
此次会议,正如大会主席曾春雨在致辞中所说,“集微光照亮远方,聚共识继往开来”,搭建了一个开放、包容的心血管、代谢、肿瘤等领域基础与临床学术交流平台,汇聚前沿成果与创新思维,与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通过交流与合作,凝聚了智慧和力量,为心血管疾病防治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27,期待再次相聚长江之滨。
供稿: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
审核:学会秘书处
最新通知: 